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丁仲礼:二氧化碳排外和国家发展相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2日14:12   CCTV《面对面》

  人物简介:

  丁仲礼  53岁  浙江绍兴人

  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1月任中科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气候学、第四纪地质等

  2009年12月7日,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这次大会。由于2010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行将到期,国际社会希望在本次大会上对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达成新的方案,就2012到2020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一项新协议。然而在历时近2周的会议中,参会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官方注册的一万五千人,会场内外硝烟四起,一片喧嚣,直到接近尾声的时候仍然没能达成共识。

  记者:/这次哥本哈根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尖锐和激烈的争吵,到底在吵什么?

  丁仲礼:其实吵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今后不同的国家,还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记者:这个排放多少,实质又是什么?

  丁仲礼:/简单一句话,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和能源问题连在一起,和发展问题连在一起,所以说争半天就是我还能排放多少,我还能使用多少能源,简单就是这个。

  记者:您的意思就是这个排放就意味着未来的发展权?

  丁仲礼:这个是肯定的了。

  记者:这个排放权对于普通的国民又意味着什么?

  丁仲礼:意味着生活的改善,意味着国家的发展,你的福利能不能/进一步地增加,也意味着你有没有工作。

  排放权的分配,追本溯源,还要从IPCC评估报告说起。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0.74℃。全球气候如果升温1℃,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将会全部死亡;升温2℃,将意味着格陵兰岛的冰盖彻底融化,海平面上升7米。基于IPCC报告对于气候升温的预测,哥本哈根会议提出,相对于1750年工业化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最高升温,所以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把地球增温控制在2度这一安全值范围以内。但丁仲礼认为这里所说的2度只是一个价值判断,并非是科学判断。

  丁仲礼:许多人都把它理解为是一个科学的结论,这个二度是怎么来呢?二度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 计算机算相当于算命先生的水晶球,/

  他不会去考察地质历史时期时候的升温降温时候的变化,他就计算机算,算完以后,出一个结论,假如升温两度,就会产生多少多少物种的灭亡,/这是英国有一个研究做的,这个结论就是马上很流行了。流行以后,慢慢变成一个价值判断了,我们不能让它再增温了。

  记者:如果它模拟计算机这一切是可信的话,那不是一个依据吗?

  丁仲礼:你怎么知道它可信。

  记者:我们几乎是信仰实验室里所有的数据?

  丁仲礼:它不是实验室,它是计算机,你怎么知道它是可信是不可信?

  记者:丁院士,我们当然知道科学界有反对和怀疑的声音,但是给我们的印象是,因为IPCC这样一个研究的组织,它也是各国的科学家在一起,拿出一份报告,而且也是因为有这个报告作基础,全世界的国家会到那里去一开个气候的大会,所以给我们的印象,它是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的。

  丁仲礼:科学家有主流吗?

  记者:我们理解的主流是?

  丁仲礼:科学家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科学是真理的判断。

  丁仲礼之所以强调这只是一个价值判断,是因为他认为在IPCC报告原文中,并没有100%地确认气候变暖就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二氧化碳带来的结果,也没有精确的数据表明二氧化碳到底对气候变暖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未来排放空间的计算却要建立在二氧化碳升温效应的基础上。根据2度阈值的共识,到20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最高峰值只能控制在450PPM以内,也就是说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空间是大约8000亿吨。

  丁仲礼:/当我知道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以后,我就马上意识到,这个数量是非常非常小的,也就是说比如说我打一个比方,我们现在是人均排放1.4吨碳,不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是有个3.67(倍)的系数,/如果是450PPM这个目标定下来以后,那么今后的人均排放量只有0.8吨碳。

  记者:就是说这是一个天花板,对吗?

  丁仲礼:对,一下子你掉下来,就是从你1.4到0.8,这个是人数还不能变,还是65亿人口的时候,如果人口还要增加的话,你这个数字(差距)还要往上加。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提出7种减排方案

  发达国家率先制定减排指标 其中暗藏哪些玄机

  记者:但是我们也看到,有发达国家的首脑在当时就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意见,他会认为说,我给我自己定指标还不行吗?

  丁仲礼:那当然是不行。/你定指标就是你要取一块更大的蛋糕。

  利益各方进行博弈

  该如何建立公平的国际责任体系

  记者:在您理解的公平是什么?

  丁仲礼: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面对面柴静专访中科院副院长 院士丁仲礼  正在播出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IPCC、G8、OECD等国际组织或科学家提出了多个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方案,特别是IPCC、G8方案,对发达国家规定了减排的具体目标,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做具体要求。但丁仲礼认为,这些看似公正,似乎是在照顾发展中国家的方案却是暗藏玄机。

  记者:不过我是看到这次IPCC在方案当中并没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出要求啊,他并没有要求你减多少,不是吗?

  丁仲礼:它确实是没有对发展中国家减排设定绝对量的,他对发达国家设定了量,中期,2020年有25%到40%的减排,到2050年要有80%到95%的减排,他是有这个数据。但是/它有一个总量,/就是全世界还有8000亿吨的二氧化碳可以排。

  丁仲礼:/那么等于这个蛋糕的数量是定下来了,那么我IPCC对发达国家有一个定量的排放的控制,那么等于是先他定量地切走一块儿蛋糕,这就明白了吧,/这个切走的蛋糕不是很大,IPCC不是很黑,/他的结果是2.3倍,2.3倍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今后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权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我们说二氧化碳是累计起来的排放,前面还有差别,前面差别是多少,前面差别是7.54倍。

  记者:你指的是历史上差别?

  丁仲礼:从1900年到2005年这105年之间,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

  记者:但是IPCC这个方案是不算过去的,它只算当下,/而且他认为发达国家率先减了,减了80%,还不行吗?

  丁仲礼:就是说这里面我们先不跟他去争论,/咱们把以前的事放一放,那我们就看今后。/减排就是这个词说起来很好听,从我刚才讲到的(跟)排放权分配是一回事。这个很好理解,8000亿吨的蛋糕是定下来的,/

  丁仲礼:/尽管/减80%,一步一步往下减,但是你基数大呀,你的基数是发展中国家的4.8倍,/你就往下这么切蛋糕,/它就马上就是切走,是你的二点几倍了,所以说这里面是包含了一个非常大的陷阱。

  记者:陷阱?

  丁仲礼:就是一个陷阱。

  丁仲礼:/如果是今后的排放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国际上的限制的话,那么这个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就会变成一种非常非常稀缺的商品。

  记者:就是你想要排有可能……

  丁仲礼:/你不够排你就得买,/如果是你承认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是一种稀缺商品的话,

  记者:真金白银。

  丁仲礼:那么这个8000亿吨分配的过程当中,多分一点,少分一点是多大的利益。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全球变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